本文是我從原【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他人的註解中整理出來的。
十二因緣相互聯繫,包括過去、現在和未來,也是包括我們怎麼出輪迴的辦法。輪迴不已就因這十二件事情相續不已,所以要修行,斷這十二因緣,是緣覺主要所修之法。
[十二因緣]其內容是「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
這十二因緣,互相依賴而有,有此法才有彼法。
「無明」淺說很容易理解,就是糊塗愚痴,障礙你明白真理。深一點說,不了達真如一相,妄生分別執著,就成了無明。無明是我們生死的根本,愚痴是最大的障礙。無明就糊塗,糊塗後就顛倒,顛倒就會造業,造業就是行。
第二個是「行」。以上就是過去生中,我們所作的因。過去生中,我們一直是糊塗造業,驅使阿賴耶識墮入母胎,一念看見父母的情況,一動淫念就跑到胎里去了。這就是今生生命的開始,這是「識」。在胎里慢慢長大,還不能形成一個人,這是在胎中身心漸發育之位,已有受想行識等名字,這是心法,所以叫做「名」。還有眼等,這是色法,所以全名是「名色」。第五「六入」,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都慢慢成長起來了,就是快出胎之位,叫做「六入」。第六「觸」,出了胎之後,便與六塵相接觸,在兩三歲的時候,對外界的事物只是接觸而已,他沒有什麼思維和領略。再大一點,到了六、七歲就能領略一點,也會說話了,很多事情都知道了。第七「受」,六、七歲便對事物有苦樂的感受。第三至第七支這一段就是今生的開始,是我們從過去生中所得的果,是前生決定的。所以小孩有的聰明,有的不聰明,有的聽話,有的不聽話,這一切由於過去所造的業,通過識而帶來的。第八「愛」,既能領受,便貪愛種種美妙事物。十四、五歲的時候就有強盛的愛欲之心,於是今生又迷惑了。第九「取」,成年之後,對所愛之境貪求不息執著追取。不僅僅愛而已,必要得到就是取。愛和取是現在我們所生的迷惑,為什麼你要喜歡這些?本來是空,這是錯覺,你偏偏要喜歡,本來是不垢不凈,你偏認為他清凈美好。妄生分別,妄自取著,愛和取就是現在的迷惑。底下第十就是「有」,由於有愛有取的煩惱,做種種的業,定招有當來的果報。第八、九、十三支是現在所做之因,要招來生之果。第十一支「生」,既造種種之因,來生定又於六道四生之中受生。第十二支「老死」,出生之後當然還是要老死,這二支就是來生的果。
這十二因緣修的時候,你從某個地方一截斷,你或從愛取斷,或從無明照破,讓它不是這樣相續不已,使這種東西不是老按這種規律支配你,那麼你就出離生死了。緣覺修的法就是如此,確實可以了生死,可以成為辟支佛,是小乘的極果。若是大乘菩薩就能了達十二因緣,三世循環、一切境界、因果名目都是水上之波,如夢如幻,故曰:「無無明」乃至「無老死」。舉出首尾二支,則其中十支皆可概括。經中又說:「亦無無明盡」,乃至「亦無老死盡」,是破法執,本無無明,再說盡或不盡都成戲論。「乃至」兩字同樣是帶過其中十支。
再者,進一步體會「無無明」的深義,在佛將入涅槃的時候,入種種境界,入種種禪定,入種種空間去找這個無明,找無明找不到,於是說無明不可得。無明要是不可得,無明都沒有實性,無明就沒有了,這是《涅槃經》中,世尊、大悲慈父給我們的最寶貴的開示。
入種種禪定,種種境界所得的結論,就是佛找無明實性不可得。「無無明」,所以這是頓法的關鍵。你要對這個問題體會很深,根本沒有無明,你又本來成佛,你跟佛還有多少距離?所以是有頓(剎那成就)、有漸(須三大阿僧祗劫),就看你自己的根器,你能信多少。大家想想是不是。釋迦牟尼佛告訴大家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是因為無明,就因為妄想執著成為眾生。但是無明實性找不到,譬如是做夢,夢見老虎吃你了,或者跟一個美女談戀愛,這種種驚嚇,種種歡喜,夢一醒全沒有了。所以只要醒醒,夢就完了,不須把老虎趕掉,請大家捉老虎,用不着呵。日本有個笑話很好玩,一個人愚痴,他做夢(日本人很喜歡喝酒),夢中得到一瓶很好的酒,他馬上要吃酒,酒很好,要燙了吃才好,於是叫他的老婆給燙一燙。就在叫老婆燙酒的時候,他忽然間醒了,醒了一想是個夢,很遺憾,酒沒吃成,早知道如此不燙就吃就好了。哈哈……很可笑,眾生就是這樣。實在是做夢,這一切都是空的。夢中有老虎,根本不存在,大夢一醒,原來自己安卧在席夢思的床上。一切現成,本來是佛。
所以永明大師說:世尊涅槃時關於無明不可得的開示,眾生應拿骨頭做筆,皮做紙,血當墨來書寫報恩。大乘經中說:菩薩要斷盡四十二品無明,方才究竟成佛。為什麼此處又說「無無明」?這可用一個比方來說明。水(喻佛)與冰(喻眾生)都是氫二氧一,毫無分別,可是水無礙,放在任何形式的容器中都能適應。冰就有礙,處處都不能適應,原因只在水已凝結成冰。毛病只在凝結(結字很巧,恰恰就是結縛的結字),於是就有礙了,可是請你找出這個「凝結」是什麼?不可得。「凝結」譬喻無明,眾生因有無明就有礙了。可是無明不可得。
轉載請註明: 轉自船長日誌, 本文鏈接地址: http://www.cslog.cn/Content/12_ying_yuan/zh-hant/
水凝結成冰,毛病只在凝結二字....
我幫你找出凝結是什麼,就是溫度啊.在此處做此比喻不恰當,不能服人@
要得道,須避免冗雜的意見。若老在字面或邏輯上下工夫,就無法空出心思去體會其中真意,那樣豈不可惜?
0001太執着於“道”、“真意”了。
一切法由心想生,
各人所願何對錯?
一切因緣各人造,
各自證得各人果.
凝結,不是指溫度, 個人以為是一切的總和集成.溫度僅僅是外因,能合成在一起混沌一生是內在所有的因總和在一起,互相作用.所以無明了.
“無明要是不可得,無明都沒有實性,無明就沒有了”。世尊涅槃後到底要給我們什麼開示呢?真正領悟了世尊的“開示”,就不難理解“無無明”。
道可道,非常道。
勉強道之:
萬物念所生,一念三千界。
念聚而生,念散而亡。
一念無明起,菩薩來轉生。
無念,無無念,方可渡凡塵。
回答1:是溫度嗎?多少度?說是0度那也是在一個標準大氣壓的情況下,氣壓變了,水變成冰的溫度就不是0度了。
看了作者關於十二因緣的解釋,很感動。我在修學瑜伽師地論,作者關於十二因緣的解釋通俗易懂,與彌勒菩薩開篇講的人是如何投胎成人的是一致的,阿彌陀佛。
呵呵大家都是心動之人啊!
一不留神便為了有無 對錯 真假爭執
是否還是為三毒驅使呢?
我也沒什麼定力還是上來留言了。
空色於一,看經吧!
進一步體會「無無明」的深義,在佛將入涅槃的時候,入種種境界,入種種禪定,入種種空間去找這個無明,找無明找不到,於是說無明不可得。無明要是不可得,無明都沒有實性,無明就沒有了,這是《涅槃經》中,世尊、大悲慈父給我們的最寶貴的開示。
無無明不可尋 是什麼沒有形態 或說它是相對的只因因果來決定
不做就無名 做了就有所產生
不過人在世 怎會沒無名凡世法則
佛與眾生用水和冰來比喻是最貼切不過了,一想便能明白其中的“道”呀。
水,心無掛礙。冰,凝結不通。
冰中有水,則執著於智,而受輪迴之苦。
水中有冰,則執著於塵,而受諸法之劫。
“無明實性不可得”,其實是說,你只要發心信願,剎那間便能“悟道”。
本來沒有什麼阻礙,一切的阻礙只是前世因緣與今生造業。
所以,心下豁然開朗,破冰為水,看透這諸法因緣世相,不住、不執,便是立地成佛。
所以,佛尋不得“凝結”,也證不到“無明”,便知所謂無明也是相法空性,解脫只在觀照開悟的剎那間。
讀此文有感,與有緣人分享。
無名是可以尋找的。只是你時機未到。但是,找得到是一回事,你是否能放得下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若,放不下,再求也只能是枉然。
(心經)里,應該有所揭示的。
我不知道你,用這種形體的東西是否能夠真正地把握。
——但是,我還是思考了下。
水,它為何靜呢?因為生命,這是我知道的。
其形體改變了,那麼其生命改變了嗎?也許吧,因此其就有了特徵。你可以叫它永恆,或者不垢不凈。
——所以,你要是不知道生命是什麼,還是枉然。哈哈
生命是可以認識的。
——孫子兵法的方式。
必然,偶然。趨勢。
——產生世界觀,即感悟的東西。並能夠永恆。
——生命是什麼,不言而喻。
知道了,那麼你就到了,破虛妄的層次了。
——你要知道自己。然後知道自己的缺點。並改變它。
到了,其質量永恆的時候,就可以斬盡心魔了。
——即,翻個下的。放得下。
luwei凝結非結 名結 法非法 道非道 經非經 神心聚 幻守時 百感交激綜是幻 萬千換做一 法因緣起 緣性自空 空色相交 相出一色 萬相出色 色既入色 萬色萬相 為一念成 無念無為 合成正道 道出何道 是為不道
感謝師兄,非常詳細的講解。
有感!卻不可說@
….暈了 卻又明白了 什麼 但人就是慾望的動物啊 縱使是明白但人在這社會… 但要脫離又談何容易 沒有經過醒悟 有怎會去悟 人被外界所撓 即使這樣依舊要走下去 佛的捨棄太多 所以才是佛啊
是啊,一心說色挺有理的,暈了,但又覺的好像感覺到了一個以前不曾接觸過的東西,太身奧了
拜託,人家在講佛經呢,怎麼扯到物理現象的討論去了?
拜託8樓那位,人家在講佛經呢,怎麼扯到物理現象的討論去了
佛照一切皆空,證五蘊皆空,顯無無明密,度一切苦厄!萬物並不是受佛限制,佛是修悟了大智慧的人涅磐而為佛,所以,然後以修得的正果度人,這是先度己而後度人,是無量功德,我在這裡看到有人還在懷疑佛的心經,真的不知道怎麼說,感謝師兄為我提供關於十二支的詳細譯文,雖說佛法可悟而不宜詮釋,但是你的功德是讓我們初入佛門的善信有了了知的法!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看不大懂
深入淺出,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