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目錄歸檔:我思我在

315晚會

如今, 有些人為金錢無惡不做. 社會上偷騙橫行. 用病毒木馬偷賬號密碼, 用電話騙錢, 中國移動為了提高收入幫騙子們群發短信. 小到市井小民, 大到世界500強大企… 全都為了錢. 他們的良心沒捨得放到腦後, 估計都存到火星上了.

騙子的”話術”之所以屢試不爽, 不在於言語的高明, 而在他們思想的坦然. 他們騙得光明正大, 或許因為有社會的混雜可以做為後盾, 又或許因為有被騙對象的貪婪可以安撫他們的內疚. 被騙過的再去騙人, 騙得何等理直氣壯? 國企在騙人, 個體的騙子怎麼不心安理得?

整治這些問題, 哪是315晚會, 哪是工商局, 哪是武警公安能做的事?  一方面在處理這些現象, 另一邊卻在宣揚經濟文化. 施肥者除草. 哪個電視里不是高樓林立, 天橋伴着彩燈? 哪個縣長不是在談引資開發, 搞活GDP? 哪個老太太不是在想着理財和保險, 防著兒媳并吞遺產? 社會之所以能有今天, 只能說政府的言論傳導的過於成功了, 鄧爺爺一呼十幾億應, 而且很多應得忠心赤膽, 不擇手段!

向西走!!!於是大家都試探着邁出腳步. 有人放下愛好, 有人放下故鄉, 有人放下親情. 走的人越來越多, 前赴後繼, 終於前看不到頭, 後看不到尾. 看到有人走的比自己快, 總有人想趕上去, 你追我趕, 終於大家越走越快. 終於, 有些人進化成了馬, 有些人進化成了牛, 它們狂奔了起來, 追趕者如無際河流. 人會扶起前面被撞倒了的人, 但進化的牛馬終於麻木了, 甚至不再能感覺到蹄下偶爾 軟綿綿的異物.  在慷慨激昂的樂聲中, 在飛揚的塵土間, 它們飛奔着, 追趕的是如此的激烈, 跑得是如此的投入, 終於, 它們忘記了自己原來是什麼, 從哪裡來和要到哪裡去…

發表在 我思我在, 某時雨集 | 一條評論

My collection of QUOTES

I have not failed. I’ve just found 10,000 ways that won’t work.
  – Thomas A. Edison

Look for the ridiculous in everything and you will find it.
  – Jules Renard

Failure is not the only punishment for laziness; there is also the success of others.
  – Jules Renard

There is no excellent beauty that hath not some strangeness in the proportion.
  – Sir Francis Bacon

When you look at yourself from a universal standpoint, something inside always reminds or informs you that there are bigger and better things to worry about.
  – Albert Einstein

Character is what you have left when you’ve lost everything you can lose.
  – Evan Esar

A goal is a dream with a deadline.

The time to stop talking is when the other person nods his head affirmatively but says nothing.
  – Henry S. Haskins

Efficiency is intelligent laziness.
  – Anonymous

The public is wonderfully tolerant. It forgives everything except genius.
  – Oscar Wilde

I’m kind of jealous of the life I’m supposedly leading.
  – Zach Braff
 
Nothing is as simple as we hope it will be.
  – Jim Horning
 
If the human mind was simple enough to understand, we’d be too simple to understand it.
  – Emerson Pugh
 
  An intellectual is a person who has discovered something more interesting than sex.
  – Aldous Huxley

Education is the ability to listen to almost anything without losing your temper or your self-confidence.
  – Robert Frost
 
The only paradise is paradise lost.
  – Marcel Proust

Laughter and tears are both responses to frustration and exhaustion. I myself prefer to laugh, since there is less cleaning up to do afterward.
  – Kurt Vonnegut

Happiness is not achieved by the conscious pursuit of happiness; it is generally the by-product of other activities.
  – Aldous Huxley

There is still a difference between something and nothing, but it is purely geometrical and there is nothing behind the geometry.
  – Martin Gardner

You can only be young once. But you can always be immature.
  – Dave Barry

A large income is the best recipe for happiness I ever heard of.
  – Jane Austen

A door is what a dog is perpetually on the wrong side of.
  – Ogden Nash

Laugh and the world laughs with you, snore and you sleep alone.
  – Anthony Burgess

It’s never just a game when you’re winning.
  – George Carlin

Never be afraid to laugh at yourself, after all, you could be missing out on the joke of the century.
  – Dame Edna Everage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and Jill a rich widow.
  – Evan Esar

What if nothing exists and we’re all in somebody’s dream? Or what’s worse, what if only that fat guy in the third row exists?
  – Woody Allen

You will do foolish things, but do this with enthusiasm.
    -Collet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 Robert Frost

Against logic there is no armor like ignorance.
  – Laurence J. Peter

It is not the strongest of the species that survives, nor the most intelligent, but those most adaptive to change.
Charles Darwin

You must 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Gandhi

"It’s better to be a pirate than join the navy."
Steve Jobs

Laughter is the closest distance between two people.
  – Victor Borge
 
Some have been thought brave because they were afraid to run away.
  – Thomas Fuller

By the time a man realizes that maybe his father was right, he usually has a son who thinks he’s wrong.
  – Charles Wadsworth

The trouble with being poor is that it takes up all of your time.
  – Willem de Kooning

The trouble about trying to make yourself stupider than you really are is that you very often succeed.
  – CS Lewis

At my lemonade stand I used to give the first glass away free and charge five dollars for the second glass. The refill contained the antidote.
  – Emo Phillips

Most turkeys taste better the day after; my mother’s tasted better the day before.
  – Rita Rudner

Men live in a fantasy world. I know this because I am one, and I actually receive my mail there.
  – Scott Adams

Happiness makes up in height for what it lacks in length.
  – Robert Frost

You probably wouldn’t worry about what people think of you if you could know how seldom they do.
- Olin Miller

“敢問夫子惡乎長?”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敢問何謂浩然之氣?”
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
《孟子·公孫丑上》

A man can be happy with any woman as long as he does not love her.
  – Oscar Wilde

When a thing has been said and well, have no scruple. Take it and copy it.
- Anatole France

It is always the best policy to speak the truth–unless, of course, you are an exceptionally good liar.
  – Jerome K. Jerome

Many a man who falls in love with a dimple make the mistake of marrying the whole girl.
  – Evan Esar

A wise man will make more opportunities than he finds.
  – Sir Francis Bacon

The important thing is not to stop questioning.
  – Albert Einstein

Any word you have to hunt for in a thesaurus is the wrong word. There are no exceptions to this rule.
  – Stephen King

You have to know how to accept rejection and reject acceptance.
  – Ray Bradbury

Education is a method whereby one acquires a higher grade of prejudices.
  – Laurence J. Peter

The nine most terrifying word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are, ‘I’m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I’m here to help.’
  – Ronald Reagan

The key to being a good manager is keeping the people who hate me away from those who are still undecided.
  – Casey Stengel

The important work of moving the world forward does not wait to be done by perfect men.
  – George Eliot

Nothing succeeds like the appearance of success.
  – Christopher Lasch

Always get married early in the morning. That way, if it doesn’t work out, you haven’t wasted a whole day.
  – Mickey Rooney

發表在 成敗幾何, 我思我在 | 留下評論

責任

深山, 初秋, 傍晚.
“長官,這是在死者大腦發現的.”巡警遞過一個包裹. 包裹満是灰塵的, 好像很久沒被打開過了.
長官慢慢地打開, 發現裡面躺着一個稚嫩的小身體, 接觸了空氣, 慢慢地伸展開小手小腿, 瞪着大眼睛靦腆地看着兩位警官.
“是一個夢!”巡警接過後驚喜地叫了出來, 開始用手撫摸它的肚皮. 小東西咧嘴笑了起來, 興奮地手舞足蹈.
長官從包里掏出一個發光的儀器, 對着小東西掃了一下, 光線透過了晶瑩的身體.
“環海南…”巡警跟着儀器發出的光線慢慢地念道.
“放下吧.”長官一邊收起儀器一邊說.
巡警似乎沒有聽見, 一邊看着鼓起雙腮吸自己食指的夢, 一邊笑呵呵地對長官說:”你看, 它一定餓了.”
長官轉過身來. 這時巡警奪回了自己的食指, 正用雙手作魔爪狀捏爪小東西的小臉, 搞得小東西雙手不停地在胸前拍打反擊不算, 還多次試圖抬起小腿抵抗. 戰況十分激烈.  巡警似乎玩的很開心, 臉上映着紅光, 發出的笑聲和夢的笑聲夾雜在一起.
“被遺棄的夢太多了…”長官似乎若有所思. 但看到夕陽, 沉吟的臉馬上消失了:“今天還有幾處?”
“8個. 下一個在北城區. 好像是那個吃安眠藥的小女孩.”
“走吧!”長官推下了後車廂門.
巡警找了個塊柔軟的草地, 依依不捨地將小東西放在那裡. 小東西瞪在大眼睛迷惑地看着巡警, 咧着的嘴好像還在期待巡警的新花樣.
“轟”的一聲, 發動了的汽車順着路向山外開去.
飛馳着的警車壓過一塊石頭, 巡警和長官在車內跳了一下. 後車廂飄出一張沾着血跡的小紙條. 紙條在空中蕩漾了兩下, 停在了路面上.
上面歪歪扭扭地寫了一行字:”她走了, 帶走了我的一切. 我的生命已經沒有任何意義…”
草地上一直一聲不響地看着車塵慢慢消失的小東西突然眉毛動了一下, 大哭了起來. 哭聲填満了整個空寂的山谷.

發表在 我思我在, 某時雨集 | 一條評論

21世紀的首要技能

新年之後,這幾天冷靜地想了一下, 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 21世紀最重要的技能既不是外語, 也不是人工智能, 甚至竟然也不是新近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中炒得沸沸揚揚的賺錢技巧, 而是生存技能.
第一次想到這一點是聽說收音機在春節期間的雪災之中挽救了不少人的性命. 在大風雪後的停電中是不能開電視和電腦的, 這時候使用5號電池的收音機經困在大雪的道路上的司機帶來的不僅是資訊, 而且更是希望和被聯繫於社會的安慰.
如果沒有聽到這個新聞, 我就不知道收音機的如此的重要性, 我也就不會如今天一樣時刻想帶一個用5號電池的收音機在上衣口袋之中.
是的,大雪不是下在我的家鄉廣東, 亦不是下在我現在所在的河南. 但我不能猜測上天下一個報復的紅圈會畫在哪裡, 而我深知在敵暗我明的的情況下我是不能有一滴的僥倖和一絲的大意的. 歷史就很能說明問題, 去年的洪水就發生在我剛一離開的重慶沙坪壩…
最近上天瘋了! 這也是歷史能說明的. 如果說1998年的洪水有點遠, 那之後的印尼的海嘯, 美國的颱風, 重慶的乾旱與洪水, 湖南和貴州的大雪就在眼前… 不是因為現在資訊發達了, 我們能知道的多了, 因為這些的的確確大多是20年或50年,甚至是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天氣變化.
也許上天不是"瘋了", 正如我所透露過的, 是"報復"!!! 因為人類對地球的破壞已經太嚴重了. 能說的例子很多, 我就說一個. 我的家鄉在山裡的山裡面. 一座山的邊上有一條小溪, 小溪的水流在上游, 在還沒流到村莊時是清澈見底的, 水面上只有一兩片楓葉在悠然地蕩漾, 然後, 在經過下游村莊邊上的N個垃圾山後, 流出來的, 夾雜着塑料袋的水不但變成混沌的灰黑色, 而且發出噁心的氣味.
每當看到類似的, 人類破壞地球的場面, 我都會懷念起古人或在紙窗前的燭光下夜讀<金瓶梅>, 或在院子中同情人相會於月光之下的情境. 想像着那會是多麼迷人的環保社會的我又會反問着人類為什麼不斷地"發展"與"進步".
人類的社會發展究竟會把人類引進何處??? 對這個思考了多年的問題我依然茫然無所知, 但我似乎悲觀地堅信社會的發展並不會讓全人類的人更加快樂. 人類卻是始終要滅亡的, 雖然這個必然現在還不能莽撞地歸結為人類發展的結果, 它們卻顯然是一前一後發生的兩個事實: 人類發展, 之後人類滅亡.
甚至我還是要堅信, 人類的發展加速着人類的滅亡. 最近X年產生的垃圾和污染相當於古人Y萬年產生的總和, 科學家們經過計算或許就會這樣說, 更不要說到產生其中這些污染的, 用來自相殘殺的核武器的科研工作.
面對這些問題我曾經想過解決方案. 每想到自己就要像動畫片中的主角公一樣要站出來拯救地球或全人類我就熱血沸騰. 也許我應該從今天開始, 從小地方開始, 先佔領一個小城鎮, 是的, 正如我玩<三國志>時先佔領一個城池一樣, 然後再發展政治, 然後發展經濟, 最後發展軍事, 等有了強大的軍事力量後佔領廣東, 最後乃至全中國, 全亞洲, 全世界, 於是我成了世界的領袖, 到時候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統一手機/數碼相機的鋰電池, 讓手機/相機生產商只能從指定的統一卻具有不同, 但都經過合理設計, 適合不同外形產品需要的5種鋰電池中選擇一種. 這樣很多這些數碼產品的鋰電池就可以通用, 這樣可以減少多少浪費?減少多少污染????? 這種簡單而高效的舉措也許只有像我這樣英明的人物成為人類首領後才能實現.
但是這有問題, 因為成為世界領袖一定就成了名人了, 現在的鳳凰台或央視都經常放領袖們的緋聞, 這事一定也會困擾將來成為世界領袖了的我, 每每想到我必須同時戴着墨鏡和口罩同我心愛的情婦接吻時我都會如見噩夢般驚醒後坐在床上許久.
也許因此我只能眼睜睜地, 束手無策地看着地球繼續被人類蹂躪, 而我也只能帶着一半好事者的心, 一半的同情心地看着一些人類又受着天災 — 有一個前提, 我必須熟讀<懷斯曼生存手冊>, 這樣才能確保哪天天災落到我的身邊時自身擁有生存下去的更大可能. 如果, 你, 幸運的讀者, 你也想在這個"飛速污染"的, 不, 我應該樂觀地說, "飛速發展"的, 社會生存下去的話, 請也拿起這本生存手冊, 開始通讀吧, 因為21世紀最重要的技能既不是外語, 也不是人工智能, 也不是賺錢技巧, 而是生存技能.

發表在 我思我在, 某時雨集 | 3 條評論

王德峰教授哲學導論課筆記

第一,二學時
很好聽的聲音,很有古韻.

哲學的位置
知識<->經濟
高等教育退變為職業培訓機構

動物活着,僅僅活着
人活着,而且知道自己活着
尋找承運活着的理由
社會給予的理由.

當代人類的淺薄

哲學,宗教,藝術

尋找家園

Karl Marx 資本 只有增加 <–> 人的基礎已經虛無
放棄對事物本質的思考,開始量化所有問題

科學在異化
人類開創科學,以服務人類
科學不斷進化,開始控制人類

理性->數學->科學->感性應用
 
世上從來沒有過一個球. 球只存在於頭腦中.
 
狀態<–>哲學<–>經驗
水是結成冰 還是水被上帝換成冰了?
水–>冰(狀態) +物質沒變(信念)=水結成了冰(經驗)
                          科學<–實體<–信念
 
 
2005年11月24日

王德峰教授哲學導論課筆記

知識 是輻射的.

哲學是對經驗根據的思辨–>對知識存在的思辨

漢語的每個詞都是感性–>實體

理論==>操作需要

科學上最根本的進步不來於實驗室,而來於頭腦中的實驗.

哲學和悟道
形而上之 為之道

哲學 宗教 藝術 –>道

Kant 內感受–時間–>數字形成<–先驗
 
狗不是時間存在??? 教授錯了!
我說石頭都是時間存在的.

本體論
離開人就沒有時間!
變化->時間 OR 時間->變化

真理是一個過程.

筷子是技藝
中國沒有葯  人是一個宇宙 (中)  人是一台機器(西)

2005年11月26日

王德峰教授哲學導論課筆記3

metaphysics 形而上學 物理之後 第一哲學                    道
藝術 宗教 哲學 –示道

道可道 非常道

哲學和民族 ??? 走題了
現代化 是不是美國標準的生活
 
動物沒有思想???
有思想才有理想,有理想才有智慧….?
 
民國已經沒有理想,沒有目標

中國學生 –>哲學教育
德行  創造性  –>衡量民族活力
 
哲學境界–>思想創造力
Goldbach's conjecture 哥德巴赫猜想
中國問題很多也很大
電視上討論的都是瑣事.
Non-Euclidean Geometry 非歐幾何

哲學有民族性
哲學真理要用個體生命來體現
哲學是在民族基礎上形成?
 
得自在 長在才於不才之間 道
儒  功名 倫理
佛 得解脫
 
西方:
兒童的天堂
年青人的戰場
老人的地獄
 
仁 心安 或 不安
中國的哲學的作品大多是是文學作品  文以載道
 
在中國
世上本沒有物質和精神的區分
 
進武器 ->維新運動->革命->軍伐->改民性->
王德峰–兩條牡丹–遷戶口 –社會制度–民性
國民性–>制度性–>國民性–>制度性–>……………
相互關係

2005年11月28日

王德峰教授哲學導論課筆記4

Darwin 的<進化論>
中國  循環
西方 進步
確定 中國制度 落後
制度改革 失敗
開始思考國民性 問題
中國早就有私人制
共產主義 是烏托邦
中國的哲學受西方影響太大了,搞得王教授一直在課堂上學英文課.
中國靠榜樣
西方靠上帝 管制人民
倫理政治
儒道互補 成大事不成則做隱士 
阿Q-弱者  奸雄-強者
 
現代漢語 很多是歐化漢語  從西方語言抄語法結構
 
中國文明開始衰落
佛學 進入中國 -> 心學
外物皆備於我
我們摸不到物質, 物質不滅,我們能摸到的都要滅
物質是非存在的.  存在總要相關人心, 而物質與人心無關.
 
儒佛道 三足並立

2005年12月9日

王德峰教授哲學導論課筆記5

心學
旬子 性惡論 生物性 nature
孟子 性善論 本質性 essence

啟蒙運動
良知=天理
知行合一
自由=自律

文人政治

儒色道

思想虛無

《紅樓夢》
虛無主義
佛學也許是思想的最高智慧境界
同時也是永遠的批判.

太平天國運動
基督教思想(放棄儒家)
神權統治

國家亡了兩次– 元清
但文化未亡

 

第一講
哲學提供視野
痛苦提供決心
生活->提問->哲學
哲學無關科學
自我超越存在
但自我依賴於存在

最高滿足是歸於寂靜
死亡的滿足
(西)愛-智慧
philosophy->哲學(日譯)
哲->領會天道  智慧=德知識
天命之為性 率性之為道 –貫通
(中)悟 天道 與智慧容於一體
智!=才      智=德
少年階段的重要性
生活閱歷+慧根(佛)/神恩(西)
[慧能]因無所住,而生其心

2005年12月29日

發表在 我思我在 | 2 條評論

讀《趙朴初居士釋佛》2

大乘和小乘
大乘 利他 無住涅槃 與眾生同體(緣起論)
小乘 自己解脫

菩薩
菩提薩埵的簡稱,立志解救眾生,要自覺覺他的人。

六度
度,到彼岸,梵語“波羅蜜多”意譯。
六度,六種到彼岸的方法:
布施(財施、無畏施、法施)、持戒、忍、精進、禪定、般若

四攝
攝:與大眾團結的條件。
四攝:布施、愛語(慈愛的語言和態度)、利行(服務大眾)、同事(使自己的生活和活動方式同與大眾)。

菩薩的學習科目-五明
1.聲明(語文)
2.工明(工藝、技術、數學。。。)
3.醫方明(醫藥學)
4.因明(邏輯學)
5.內明(佛學)
學處廣大,悲心懇切

法空性
一切法是因緣和合的現象,沒有主宰的本體。=》色空 (我 屬於 色 =》 人空 = 我空、無我)
色法沒有不變的實性,“當體即空”,所以說色即是空。

龍樹 諸法實相論
眾木聚生而為林,“林”為假名,無自性
“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
1.基於因果律
2.空 = 非有非無,非生非滅, “空不可得”
3.二諦:世俗諦(世間真理,用世俗的眼光看物質)、第一義諦(絕待真理,從本質上看物質)。兩諦是二而不二,所以色空不二,真俗不二,即“中道義”。


大蒜、蔥等氣味濃烈、富於刺激的食物。

袈裟
袈裟色=》僧衣(五衣、七衣、祖衣)

釋迦牟尼十大弟子
舍利弗(同)、目犍連(同)、摩訶迦葉(老)、須菩提、富樓那、摩訶迦旃延、阿那律、優波離、羅怙羅、阿難陀(少)

四大菩薩
文殊(大智,五台山)、普賢(大行,峨嵋山)、觀世音(大悲,普陀山)、地藏(大願,九華山)

有為法
一切依借因緣而有造作生滅的事物。

無為法
一切不依借因緣,本來不生不滅的事物。如涅槃,虛空

密宗
真言陀羅尼(密咒、真言)宗、密乘 (相對顯宗、顯乘)

中國佛教八大宗
三論宗(法性宗)
瑜伽宗(法相宗)
天台宗
賢首宗(華嚴宗)
禪宗
凈土宗
律宗
密宗(真言宗)

佛法入世 人間佛教
(完)

發表在 我思我在 | 留下評論

我讀《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解佛法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解佛法

佛學的基本問題是什麼?
從經文上可以看出,佛學的基本問題是除去苦厄。

怎樣除去苦厄?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就是成無上正覺。

怎樣成無上正覺?
要能照見五蘊皆空。關鍵點是“空”,和“照”。
五蘊包括 萬物和“我”。 要明了萬物和“我”都是“空”的,就了成佛,就能除去一切苦厄。

什麼是“空”?

我本來以為“空”就是沒有;“色即是空”就是說世間之萬物都是幻覺假象。
佛說“色即是空”是讓眾生“放下”,不要執於“物質”。
最近讀心經,發現這“空”不是這樣簡單,這空是所謂的“第一義空”。

什麼是第一義空
五蘊皆空, 但五蘊都有假名。 杯子是空,但它又叫“杯子”,它即空“無”,又借“杯子”之名“有”。
即空即假, 非[有]非[無][亦有亦無]就是第一義空。

還是不明白?
“色即是空”,是說物質是“空”的,讓人不要執於“物質”。
“空不異色”,是說空和物質一樣, 讓人也不要執於“空”,為什麼說“空”和“色”一樣呢? 因為 “空”也是一個假名。 世間本沒有“空”這個事物, 只是給這個名字只是為了文字記錄方便。
“空即是色”,如果這是佛對空的定義之一,那你會發現佛說得很狡辯。 空是什麼呢? 空就是色。 在空就是色的前提下, 說色即是空,怎麼會錯呢??  A=B, 所以B=A, 因為A和B相同,所以B和A不異。。。
但如果這是真的,這幾句倒來倒地,說幾遍,不能論證什麼,有什麼意義呢?
類似的問題,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那他為什麼要寫“道”?而那他這句算不算“常道”呢?
佛的“空”是不是因為是“常道”而變得“不可道”了呢?

經文中的“無”
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一大堆“無”。這些無的對象是什麼呢? 其它這些東西都是佛自己先搬出來的名詞(假名),前一有一大堆是用來描述世間的,後面一大堆是用來參悟脫離苦的方法的。
前半部分的“無”用來否認自己和世人對世界世俗的認識, 所半部分“無”用來否認佛教前期宣揚的成佛修行方法。可以說是“照”之後對自己以前思想的自我批判。


最絕的除了“空”,就是“照”了。照是不用“想”而明了的事理。
我想有兩層意思,
1是你對這個事理非常了解。隨時隨地都在你的意識之中。 就如人的條件反射,受光瞳孔自然縮小。
2是你對這個事理深信不已,沒有任何懷疑的想法。 或者你根本沒想過它會是錯誤的。
這個很難做到。 如果是嬰兒,可以從小說教,讓他把一個想法記在頭腦最深處, 二是讓它不產生一切懷疑的機會。正如上帝在大多說母親身上做到的“要愛護養育自己的兒女”的想法一樣。 大多母親沒有多餘的算計就含辛茹苦地把兒女養大。
可要讓我現在相信“五蘊皆空”,可能還要找更多的資料想明白什麼是“空”先。

今天讀完了《趙朴初居士釋佛》,對“空”明白多了:
法空性
一切法是因緣和合的現象,沒有主宰的本體。=》色空 (我 屬於 色 =》 人空 = 我空、無我)
色法沒有不變的實性,“當體即空”,所以說色即是空。

龍樹 諸法實相論
眾木聚生而為林,“林”為假名,無自性
“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
1.基於因果律
2.空 = 非有非無,非生非滅, “空不可得”
3.二諦:世俗諦(世間真理,用世俗的眼光看物質)、第一義諦(絕待真理,從本質上看物質)。兩諦是二而不二,所以色空不二,真俗不二,即“中道義”。(為人間佛教和出世佛教做理論基礎?)

本文最後更新20070204

發表在 我思我在 | 5 條評論

讀《趙朴初居士釋佛》1


法(達摩) = 任持自性、軌生物解(事物的性質,相狀,軌則)、一切事物 ~佛法(萬物軌則)。


佛陀(Buddha),覺者、智者(1.正覺;2.等覺;3.圓覺(無上覺))

如來
乘真如之道而來、如實而來 = 佛陀

南無
那摩(Namo),敬禮。

菩提

轉法輪
轉,一種武器。以“法”為“輪”,破不正確之見解,碎不善之法。

佛之三寶
佛寶佛陀,法寶佛法,僧寶僧伽

皈依
=歸依(音,意)

四眾弟子
出家弟子 男-比丘;女-比丘尼
在家弟子 男-鄔波素迦; 女-鄔波斯迦


偈陀,詩、頌

沙門
婆羅門教之外的出家修道者。

婆羅門教
梵從口生出婆羅門,從肩生剎帝利,從腹生吠舍,從足生首陀羅。(四姓貴賤)
“梵”是宇宙的本體。
又認為“人”是宇宙的本體,外界萬物因“我”而存在,“我”“梵”不二。
人應當努力修行,達到梵我一致的境地,以免去輪迴之苦,得大自在。

否認因果關係的懷疑論者
從根本是否認因果關係。拒絕一切情理。因果只是偶然,並無必然證據。只是一個假設。

釋迦牟尼
公元前6世紀中葉,與孔子同時
看到世間的種種苦難,開始思考“如何解脫世界的苦痛”。

三世因果
前世造因,今世受果,今世造因,來世受果
駁三世因果
人不知道他的前世是誰,也不知道他的後世會是誰,即使今世造因傳果,也不知道受果者何人,此人分明與已無關。即便今世修善,得益者為生人,不為“積德”,只可說是“行善”。

六道輪迴
根據自己的善惡行為在天(生於天界),人,阿修羅(近天人的好鬥之神),地獄,鬼,畜生六道中輪迴。

緣起
若此有則彼有,若此生則彼生;若此無則彼無,若此滅則彼滅

世界
世界是由時間上無數的異時連續的因果關係,與空間上無數的互相依存關係組織的無限的網絡。

緣起論
十一意義=>四個論點:
1.無造物主
諸法因緣生(第一因????)
2.無我
有情:薩埵,人和一切有情感的生物。
有情組成:
從身體上:地,水,火,風,空,識(精神活動)
從精神上:色(物質),受(感受),想(印象),行(思維),識(判斷推理)
有情是聚合物,無支配體,無我。
3.無常
生,住,異(有作用,同時在變異),滅
剎那
4.因果相續

法印
佛教的主要教義

三法印(四法印)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有漏皆苦)

有漏皆苦
由煩惱造業(行為行業,言語口業,思想意業的活動)=》因業輪迴六道之中=》痛苦不斷。

三毒
貪,嗔(恨),痴(不知無常無我之理)+慢(傲慢),疑(猶疑),惡見解不正確的見解 為六根本煩惱。

十二緣起
“無明”,“行”是過去無始以來的惑和業,招致現在“識”,“名色”,“六入”,“觸”,“受”的苦果;“愛”,“取”,“有”是現在的惑和業,招致未來的“生”,“老死”的苦果。
參“駁三世因果”

涅槃寂靜
《=》有漏皆苦
十二緣起的止滅
涅槃=圓寂(智慧福德圓滿成就的,永恆寂靜的最安樂的境界)
生前涅槃=有餘涅槃《=》無餘涅槃

滅諦
涅槃的原理

道諦
涅槃的方法:戒,定,慧

發表在 我思我在 | 留下評論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經文全文並註解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雖然短小精悍,卻是大乘佛法的核心。讀懂了這經,大乘佛法的思想精髓或也就可以掌握了。

今天在網上看到一篇解譯得很清楚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雖然解譯得很好,解釋後文章卻太長,不方便閱讀。因此我刪除了很多不影響理解心經的內容,然後整理修改出下文,以方便大家快速讀懂【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關於留言中多人詢問可否轉載本文: 可以轉載, 但要在文章中保留以下文字鏈接: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經文全文並註解"轉自 船長日誌 http://www.cslog.cn/Content/xin_jing_jue 轉載請保留鏈接.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經文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譯本截至清就有七種。以下是唐代三藏法師玄奘的譯本,它在中國最為盛行: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 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

視頻

 

經題說明
【(摩訶)波若波羅蜜多心經】
    常念《心經》。
    「摩訶」是梵文,就是大。 佛說的「大」這是一個絕對的大。平時我們說的是相對的「大」,如這個火爐和房子比,說房子大,房子和樓比,它又小了。世間上哪有什麼大小,小的就是大的,大的又是小的,都是相對的,而這個大不是比較的,是絕對的,下文的「多」「勝」也有類似的意思。
 「般若」也是梵文,我們可以把摩訶般若翻成智慧,把[摩訶般若]翻成大智慧。但這很勉強。世智辯聰是我們學佛的八種障難之一!經中的智慧,是一種怎麼能夠了悟實相,契入證入實相的智慧。
   「波羅蜜多」是梵文。可以譯為「彼岸到」和「度」。諸佛以大智慧,勇猛修行,覺悟正道,永離苦趣,證入涅槃,這是彼岸。
    「心」,經題中「心」字的涵義有兩個:一個是中心,心要與核心的意思。大乘佛法是全部佛教的核心,般若是大乘佛法的核心,而《心經》是般若經典的核心,所以稱為《心經》。二者,心是指明當人的本心。人人都有一個真心,但我們現在本有的真心被妄心所遮蓋。現在這個我是個妄我,不是真的我。任何一個眾生,都有和佛一樣的智慧,和佛一樣的德相。這是我們的本心。眾生只是睡著了,正在做夢,種種顛倒。你把夢醒了,叫醒你,一醒就完事了。
   「經」是通名,可見經題概括很深的意思。

 

經文註解
【觀自在菩薩。】

    「觀自在菩薩」,觀世音菩薩可指觀世音菩薩。這裡的 「觀自在菩薩表示觀照般若已經自在無礙了的菩薩,不一定指觀世音。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在修行深般若的時候。深般若波羅蜜,加一 「深」 字就分別於小乘也能修習般若,而是大乘才可以明白入手的般若。
「照見五蘊皆空」
「照」 ,有心叫作想,無心就叫作照。照的意思是離開我們的妄念,像鏡子照東西一樣,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五蘊」 蘊是指“類、堆”。 佛把世間一切事物總分為五蘊(五類),分別是:色、受、想、行、識。
「色蘊」是物質這方面,一切萬物,凡眼所見,耳所聞,鼻所嗅,舌所嘗、身所覺,以及意所想到的東西都是色蘊。
「受蘊」我們現在看見了風扇,看見有一颱風扇,腦子就有所領受,內心生起一種領納的作用,來領納樂境(樂受)、苦境(苦受)及不苦不樂境(舍受)。
「想蘊」就是種種思想。
而我們這個想是念念不斷的,念念遷流就是「行蘊」
「識蘊」是我們能夠了別、認識,例如上述風扇轉動發聲,人最初只聽到聲音,隨即知道是聲音,這是耳識;同時傳達到意,能分別了知這是風扇轉動所發的聲音,這就是意識。
所以五蘊里,四個說的都是心,都是精神方面的,只有一個色蘊是有關物質方面的。五蘊都遮蓋我們本性,是妙明真心的障礙。
[五蘊皆空],五蘊沒有任何一蘊不是空。也就是說世間事物都是“空”的。
「度一切苦厄」 “苦”是痛苦,“厄”是窮困疾厄。佛認為人世間充滿了苦, 而人生最基本苦有 [八苦] ,即:生、老、病、死 、「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色受想行識這五種東西很盛,蔭蓋了你,使你的妙明真心不能顯現,因此你有煩惱,這是苦的根本。)。如何去除這些苦,得到真正的自在是佛法的根本目的。觀自在菩薩在修習甚深的大智慧到彼岸時,以般若妙慧觀照世間事物,了達五蘊並非實有,當體即空,因此能「度一切苦厄」。

以上是經的總綱,下面依此廣釋。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觀自在菩薩答覆舍利子所提的問題,所以首先稱他的名字,舍利子
 [色] 指「五蘊」中的 「色蘊」, 指看得見的,摸得着的,聽得到的,這樣一些能感受到的東西,是真實存在。也就是平時說的[物質]。
 「色不異空」後四句都是說色(物質)和空是等同的。
 佛為什麼說世間的物質都是[空]的呢?
 佛學認為物質都是由更小的元素組成的。和物理學上說的物質由分子、原子組成的道理類似。如一颱風扇,你可以把它拆成電動機,底座等部件,而些部件是由不同的分子原子組成的。這樣分解之後你發現裡面不存叫“風扇”的東西。 風扇之所以被稱為“風扇”不是因為裡面的原子分子有風扇的特性, 而是因為這些分子原子按一定的規則組成了一個具有送風這樣一個功能的東西, 而這個規則(因緣)外在地決定了它是“風扇”, 其實本沒有被稱為“風扇”的本體,如果把這個風扇熔化了,用同樣的成份,工人可以做成水桶或檯燈。 根據這樣的道理,佛說物質是“空”的。 顯然這個“空”不是指現在科學上說的“真空”, 而是指物質沒有主宰的本體、沒有不變的實質。
請參看另文解釋「色即是空」
 為什麼同樣的意思要重複四次?原來這四句是對不同的人說的。
 「色不異空」句是對凡夫說的。因為凡夫執著世間的物質東西是實有,所以告訴你是空。讓你破除這樣一個執著。
 第二句[空不異色]是對小乘佛僧說的,他們證了空,卻執著空,空成了被執著的東西。這是提醒空也是色,故說「空不異色」。
 [色既是空,空既是色] 這兩句是對菩薩說的。菩薩圓融無礙,所以對他們來說[色既是空,空既是色] ,色空不二。
    「五蘊」中[色]所產生的東西既然是空,眼睛所接受([受])的也都是空,所引起的[想]當然也是虛妄的,於是表示思想遷流的[行]蘊也是虛妄的,那些了別([識])當然也是虛妄的。「色」字一破,下面的就都破了。所以「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大士再喚舍利子,並進一步開示說, 這一切諸法本來是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本來沒有五蘊。
 佛說的「法」是一切事物,有形的、無形的、道理、概念、抽象的、具體的,一切一切都可以稱之為法。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眼耳鼻舌身]是人用來感知色蘊的器官,[意]就是受想行識四蘊。這六樣合稱為 [六根],一句合起來代指五蘊, 前面加個”無“,就是說五蘊皆空。
[色聲香味觸]分別對[眼耳鼻舌身]的感知內容。也代指色蘊,「法」是一切事物。這六樣稱 [六塵]。 前面加個”無“字,還是說五蘊皆空。
[六根]加上[六塵]為 [十二入]([十二處]),所以這句也可以指[十二入皆空]。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這句話代表十八界皆是空。 [界]是界限、區別、種類。眼等六根成六界,色等六塵又成六界,眼識到意識是六識,又成六界,共成 [十八界]。(十八界是: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色界、聲界、香界、味界、觸界、法界、眼識界,耳識界、鼻識界、舌識界、身識界、意識界。)

    上面的五蘊、十二入、十八界都無,破人我執,叫做為[凡人法] 。也就是告誡凡人的。
 從「無無明亦無無明盡」起,下面的是說給修佛僧的道理,破法我執,為[聖人法]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文中的[無明]和[老死]是 [十二因緣]中的兩個,因為十二因緣全部內容太多,摘了這兩個出來作為代表整個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說的是因果輪迴。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這是教導我們,破除十二因緣的法執。
參考:關於佛學十二因緣內容

【無苦集滅道。】
    苦集滅道叫做 [四諦][諦] 是真實不顛倒之義。
 人生是苦,真實不虛,就稱為[苦諦]。 一切可以招引苦果的種種惡因,例如無明,愛見等煩惱叫做[集諦]。 一切苦惱永遠的消滅叫[滅諦]。 一切能滅除苦惱的聖道(道即道路與方法)叫做[道諦]
 小乘佛教認為人生八苦交煎,苦惱無邊,所以首先是[知苦],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我們要消掉苦的因,所以要[斷集]。希望苦惱永滅,這就是[滅諦]。為此修習三無漏學,六波羅蜜,八正道等等聖道,即[修道]。
 大乘菩薩了知根本無無明,也就沒有煩惱,也就沒有苦,都是事相的顯現,都若夢中物事,醒來之後就消失。當體全空,本來無苦無集,無道可修。故曰:「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智]指[四智]
菩薩修行成佛,就是把八識轉成四智。前五識轉「成所作智」,第六識意識成為「妙觀察智」,如鏡照物,觀察得很清楚,但是沒有受影響,沒有分別,沒有痕迹。第七是執我,變為「平等性智」。執我有自、有他就不平等。自他都一樣,一切都同體,就轉為平等性智。第八識變為「大圓鏡智」,這也是個比喻,鏡子無所不照,一個又大又圓的鏡子。我們的鏡子是平面的,只照一方,如果鏡子是大的圓球,就無所不照。這個智慧無所不照,稱為大圓鏡智,成佛的智慧,所以佛就是把八識轉成四智。
 這為什麼說「無智」?就是說,轉識成智還是在你沒有成佛之前的事。真正到釋迦牟尼佛成佛的時候是什麼呢?就是這句話:一切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不是還要你轉,你本來就具一切如來智慧。成所作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大圓鏡智,本自具足,不是你修持轉而得的。所以「無智」。
[得]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可譯作「無上」, 「三藐三菩提」譯為「正等正覺」。合稱無上正等正覺。這是所證的最高無上之果。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是成就無上正等菩提。所謂新成只是恢復原來的本有,若有新得,就會有所增。經中前已示明「不增不減」,所以「無得」。「以無所得故」,這一句,總結以上五蘊等皆空的理由。

    這裡從西藏本補充一句做為參考。「是以無苦集滅道,無智無得亦無不得」。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菩提薩埵」就是通常說的“菩薩”的全稱。指立志解救眾生,要自覺覺他的人。觀世音就是一位菩薩。
菩薩依止般若波羅蜜多,就心無掛礙。
菩提薩埵是以無所得故,因為無所得故,你就無求無為。你無求無為,才能依止般若波羅蜜多,時時觀照眼前的萬事萬物當體就是空。如夢中物,夢中見老虎真實是有,要咬自己,而其實完全是虛妄,用不着害怕,對於一切都應這樣對待。若離妄念還有什麼牽掛障礙。故經曰:「心無掛礙」,也就自然「無有恐怖」了。
    無有恐怖,就自然「遠離顛倒夢想」, [顛倒]是一切不理智的思想行動。顛倒者,凡夫有四倒,二乘有四倒。
[凡夫的四倒]是把不凈的當乾淨的,把無常的當作常(就是把變化的當作永恆不變的),把無我的當做我(這個我,是個主宰的意思,認為自己焉能主宰自己。其實都是業緣牽引,根本無我。),把苦當做樂。
[夢想]即是妄想。
觀照純熟,妄想自然不起,一念不生,這就叫做[究竟涅槃]。[涅槃]之義是寂滅,或翻圓寂。因般若才能從無量煩惱中得到解脫。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三世諸佛]指過去、未來、現在三世佛。
    不但是菩薩依般若而修,過去、未來、現在,三世一切諸佛也都是依般若而得最高無上之正覺。
至於以前一直講「無得」,此處突然出現佛得無上正等正覺,這正顯中道,無得之得,才是真得。得而無得,佛不作是念,認為自己得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密咒為什麼稱為[密],因它的奧義不是眾生的思維所能了達。般若也正是這樣,「眾生之心處處能緣,獨不能緣於般若」。此兩者都是不可思議,所以用咒來形容讚歎般若。故云《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深般若]即是「大神咒」,因為同具無比的妙用;是「大明咒」,因同具智光普照之相;是「無上咒」,因都是以實相為體;是「無等等咒」,因為般若與咒同是一心,無有一法能同此心相等,此心能等同一切諸法,令它們同歸實相正印。故知咒與般若都能「度一切苦厄」,能惠予眾生真實之利,「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以前經文是顯說,觀自在菩薩指出般若即咒,此處經文是咒,乃是密說,指示咒即般若。所以本經顯密圓融不可思議。即有言說又有離言說。可是無言說中,正說般若[妙法];有言說中,正含無邊[密義]。所以蕅益大師說,此咒「正以不翻為妙」。
    總之,咒最好是不解釋,因為你解釋,只是把咒中無量的意思中說出一兩個,反而是局限了。你現在要體會本經,從有說到無說,從顯到密,到[離開一切思想],[離開一切含義],就更殊勝。所以不需要解釋。因為它巧妙就是從有說的文字到無說,從可思議到不可思議,從顯到密,如果你把它翻出來,通通變成可以理解的東西了,它的密意就消失了。禪宗往往單提一句無意味的話頭,也就是離開你現在這些思想、這些道理,叫你體會你本來面目,你的本性,你本來的妙明真心,所以密咒同樣也是如此。
關於密咒印順法師的另一種解說請參看:
http://www.fzrj.com/dszz/read-database=yinshun&book=a01&block=14&innercode=1.htm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一切眾生出苦慈航
般若有三:(一)實相是體;(二)文字是相;(三)觀照是用。從文字起觀照,從觀照入實相。可見從聞法到證果之間,所依的只是般若的照用。這個照用不是局限於道場佛堂之內,而是根據自身領會,貫徹到一切日用(辦公、管家、待人接物、飲食起居、運動遊戲等等)當中,使人們記得、認識、了悟五蘊皆空,諸法空相,而自然離開掛礙恐怖,顛倒夢想,自然漸入大覺之路。

我們談到很深的般若之心,因為六百部的般若經可以濃縮為一部《金剛經》五千字;五千字的《金剛經》可以濃縮為一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二百六十字。所以這一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就代表了六百卷的般若,是如來一代時教的精華,攝無不盡。
一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可再濃縮為「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幾句可再濃縮成「觀自在菩薩」五個字;再濃縮就只是一個「照」字。六百卷大般若經全入一個「照」字,是多字入一字,是一多相即。一個「照」字開展為六百卷大經,正是「破微塵出大千經卷」,大千經卷中每一字又含無量經卷,是重重無盡。所以般若功德不可說、不可說。普願有情以般若為導,以凈土為歸。「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號即是真般若,這是最秘的核心)。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引用原版註解:
http://happyzsf.blogchina.com/happyzsf/2994535.html
參考:
印順法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
《趙朴初居士釋佛》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音視頻下載:

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梵唱)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1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2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等視頻講解

本文最後更新20090108

20090108

更新新浪視頻鏈接

相關鏈接: 我讀《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解佛法

發表在 我思我在 | 486 條評論

佛學的[十二因緣]([十二支])

本文是我從原【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他人的註解中整理出來的。
十二因緣相互聯繫,包括過去、現在和未來,也是包括我們怎麼出輪迴的辦法。輪迴不已就因這十二件事情相續不已,所以要修行,斷這十二因緣,是緣覺主要所修之法。
[十二因緣]其內容是「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
這十二因緣,互相依賴而有,有此法才有彼法。
「無明」淺說很容易理解,就是糊塗愚痴,障礙你明白真理。深一點說,不了達真如一相,妄生分別執著,就成了無明。無明是我們生死的根本,愚痴是最大的障礙。無明就糊塗,糊塗後就顛倒,顛倒就會造業,造業就是行。

第二個是「行」。以上就是過去生中,我們所作的因。過去生中,我們一直是糊塗造業,驅使阿賴耶識墮入母胎,一念看見父母的情況,一動淫念就跑到胎里去了。這就是今生生命的開始,這是「識」。在胎里慢慢長大,還不能形成一個人,這是在胎中身心漸發育之位,已有受想行識等名字,這是心法,所以叫做「名」。還有眼等,這是色法,所以全名是「名色」。第五「六入」,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都慢慢成長起來了,就是快出胎之位,叫做「六入」。第六「觸」,出了胎之後,便與六塵相接觸,在兩三歲的時候,對外界的事物只是接觸而已,他沒有什麼思維和領略。再大一點,到了六、七歲就能領略一點,也會說話了,很多事情都知道了。第七「受」,六、七歲便對事物有苦樂的感受。第三至第七支這一段就是今生的開始,是我們從過去生中所得的果,是前生決定的。所以小孩有的聰明,有的不聰明,有的聽話,有的不聽話,這一切由於過去所造的業,通過識而帶來的。第八「愛」,既能領受,便貪愛種種美妙事物。十四、五歲的時候就有強盛的愛欲之心,於是今生又迷惑了。第九「取」,成年之後,對所愛之境貪求不息執著追取。不僅僅愛而已,必要得到就是取。愛和取是現在我們所生的迷惑,為什麼你要喜歡這些?本來是空,這是錯覺,你偏偏要喜歡,本來是不垢不凈,你偏認為他清凈美好。妄生分別,妄自取著,愛和取就是現在的迷惑。底下第十就是「有」,由於有愛有取的煩惱,做種種的業,定招有當來的果報。第八、九、十三支是現在所做之因,要招來生之果。第十一支「生」,既造種種之因,來生定又於六道四生之中受生。第十二支「老死」,出生之後當然還是要老死,這二支就是來生的果。

這十二因緣修的時候,你從某個地方一截斷,你或從愛取斷,或從無明照破,讓它不是這樣相續不已,使這種東西不是老按這種規律支配你,那麼你就出離生死了。緣覺修的法就是如此,確實可以了生死,可以成為辟支佛,是小乘的極果。若是大乘菩薩就能了達十二因緣,三世循環、一切境界、因果名目都是水上之波,如夢如幻,故曰:「無無明」乃至「無老死」。舉出首尾二支,則其中十支皆可概括。經中又說:「亦無無明盡」,乃至「亦無老死盡」,是破法執,本無無明,再說盡或不盡都成戲論。「乃至」兩字同樣是帶過其中十支。

 再者,進一步體會「無無明」的深義,在佛將入涅槃的時候,入種種境界,入種種禪定,入種種空間去找這個無明,找無明找不到,於是說無明不可得。無明要是不可得,無明都沒有實性,無明就沒有了,這是《涅槃經》中,世尊、大悲慈父給我們的最寶貴的開示。

入種種禪定,種種境界所得的結論,就是佛找無明實性不可得。「無無明」,所以這是頓法的關鍵。你要對這個問題體會很深,根本沒有無明,你又本來成佛,你跟佛還有多少距離?所以是有頓(剎那成就)、有漸(須三大阿僧祗劫),就看你自己的根器,你能信多少。大家想想是不是。釋迦牟尼佛告訴大家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是因為無明,就因為妄想執著成為眾生。但是無明實性找不到,譬如是做夢,夢見老虎吃你了,或者跟一個美女談戀愛,這種種驚嚇,種種歡喜,夢一醒全沒有了。所以只要醒醒,夢就完了,不須把老虎趕掉,請大家捉老虎,用不着呵。日本有個笑話很好玩,一個人愚痴,他做夢(日本人很喜歡喝酒),夢中得到一瓶很好的酒,他馬上要吃酒,酒很好,要燙了吃才好,於是叫他的老婆給燙一燙。就在叫老婆燙酒的時候,他忽然間醒了,醒了一想是個夢,很遺憾,酒沒吃成,早知道如此不燙就吃就好了。哈哈……很可笑,眾生就是這樣。實在是做夢,這一切都是空的。夢中有老虎,根本不存在,大夢一醒,原來自己安卧在席夢思的床上。一切現成,本來是佛。

所以永明大師說:世尊涅槃時關於無明不可得的開示,眾生應拿骨頭做筆,皮做紙,血當墨來書寫報恩。大乘經中說:菩薩要斷盡四十二品無明,方才究竟成佛。為什麼此處又說「無無明」?這可用一個比方來說明。水(喻佛)與冰(喻眾生)都是氫二氧一,毫無分別,可是水無礙,放在任何形式的容器中都能適應。冰就有礙,處處都不能適應,原因只在水已凝結成冰。毛病只在凝結(結字很巧,恰恰就是結縛的結字),於是就有礙了,可是請你找出這個「凝結」是什麼?不可得。「凝結」譬喻無明,眾生因有無明就有礙了。可是無明不可得。

發表在 我思我在 | 29 條評論